|
《群氓之族》是本有趣的书,而且读完以后越想越有趣。现代化的推进,人之间的距离日渐疏远,但是人类本性又渴望认同,于是族群产生了。这里的 “族群”不一定指民族,也指各种团体和组织。但是,族群以什么划分?或者说,以什么为形成的基础呢?作者总结了几种典型的族群划分维度:部落偶像、身体、语言、宗教、历史起源等。
作者举了犹太人、印度人、和一些宗教组织的例子,这个太高深,我辈不及,只能举熟悉的族群——程序员一族为例。“程序员部落”,这个是确实存在,虽然边界不明显。我按维度列举之,逗个趣。
部落偶像。程序员崇拜计算机洪荒时代的开创者或牛人,比如unix程序员一般都崇拜(至少是欣赏)Ken Thompson和Dennis Ritchie,微软程序员欣赏盖茨的也很多,更不用说在Mac下写程序的多数也是乔布斯的粉丝。你问问某个人的偶像,如果他说的是计算机界的人,那他八成是个程序员。
身体。虽然顶尖级程序员通常又胖又有大胡子(比如Java的创始人James Gosling,比如c++的创始人Bjarne Stroustrup,比如GNU的创始人Richard Stallman),但是并不绝对,你并不能从胖瘦看出某人是否程序员。但是如果弱化一下这个约束:我们在一家IT公司,如果想分辨出业务人员和程序员,还是很容易的——衣服普通、脸显稚嫩、戴个眼镜的八成是程序员。
目前国内程序员界有身体普遍由胖恢复瘦的趋势,这是个好现象,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怎么继续写那些龌龊的代码呢?
语言。程序员说话实在,有问题讨论问题,没问题就基本不说话。前段时间无意间听到业务团队面试人,叫候选人介绍一下自己,这位候选人就先从互联网的蓬勃发展说起,一直说到他对公司的看法,最后才总结说自己的优势。程序员面试就从来没有这么绕,就算是问他虚一点的问题比如职业规划,也通常是回答说:我喜欢计算机的哪个方面,所以想继续做下去——简洁明了。
当然,不排除某些程序员爱扯虚的,但通常他过一段时间就不再干这行了。以前就有个同事,一开技术讨论会,别人都在发言说技术想法,他发言说公司战略云云,过了一段时间,他就离去开自己的公司了。不迷技术的人,很难做长时间的程序员,但可以算”临时程序员“——族群中不稳定的一员。
还有就是程序员说话爱联想到某种技术。从豆瓣上看的,一个程序员朋友,每天定点给女朋友打电话,于是大家就说这是发”心跳(heartbeat)“,万一某天不发了,那就是”连接“断了。除了程序员,谁能理解这个笑话呢?
宗教。这个要程序员部落里比较热衷的人才有,一般对计算机兴趣寥寥写代码只是为了混饭吃的人肯定是没有这个信仰的。unix程序员狂热的追求”Keep It Simple and Stupid“,mac程序员狂热的追求更炫更酷更人性化的用户界面,windows程序员追求更多更全的工具。虽然大家信条不同,但对自己信条的忠诚和对别种信条的不屑却是共通的。程序员统一的信仰则是:计算机很神奇很好玩,编代码更好玩。
至于历史起源,就更好理解了。不管你热衷什么语言或什么操作系统,你对这个热衷的东西的来源肯定是了解(或好奇、渴望了解)的,并对此来源津津乐道。
在国内,程序员族群有很高的流动性,很多人写代码写得形容憔悴,于是改行或自己当老板;也有的人是赶上了网络泡沫或金融危机,被裁员出去。但曾经有一个老程序员对我说过:国内公司对技术的重视正在加强,虽然这过程很慢。但愿他的预测准确,我们这一代程序员就能够稳定的干上几十年,不用操心改行带来的动荡和裁员带来的焦虑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